- 姚璐;朱瑞;
在国际规范转型期,污名化是美欧等传统规范主导国的惯用手段,其实质是一种国家主导的系统性道义攻击策略。传统规范主导国利用自身优势,将新兴规范倡导国及其规范主张贴上负面标签,实施合法性剥夺与规范压制,进而维系规范霸权,延缓甚至逆转国际规范体系的变革进程。在国际规范竞争中,污名化的发生根植于国际规范的社会建构特性和规范性资源分布的不对称性两个基本前提。污名化的运作遵循道义削弱、认同分化、行为规训的基本路径,传统规范主导国通过将负面话语标签植入规范议程、分化规范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重构行为体的规范预期,破坏新兴规范的扩散效力。而污名化策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则主要取决于负面标签的广泛共鸣、受污规范的实践缺陷以及可行的替代性框架三个关键因素。企业人权和网络主权两个议题领域的规范竞争案例验证了上述理论。这表明污名化的话语实践会影响国际规范竞争的走向,并启示中国等新兴规范倡导国强化自身的抗污名韧性。
2025年05期 v.34;No.181 3-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兴华;余虹谕;
战略叙事呈现出类型化聚合、板块化联动与团体化构建的新特征,相关研究有必要从对“各说各话”的聚焦拓展到对“集体发声”的关注。集体叙事是指一组国家共享叙事内容或共同推动特定叙事主题在全球范围拓展。集体叙事生成的依托要素包括局部共鸣、技术工具、组织平台、文化通约。国际话语权影响全球舆论态势和力量对比态势。集体叙事通过舆论塑造力、道义力和更替速度三重机制影响塑造国际话语权的分布、结构稳定性和结构重组。舆论塑造力决定了在特定议程上有哪几支话语力量在世界事务中占据优势地位。道义力决定集体叙事的权威性和生命力,缺乏道义基础的叙事会在竞争中退出。更替速度影响国际话语权结构的重组,新议程的浮现可能造就新集体叙事,集体叙事也可能随着议程受关注度下降或缺乏现实检验而溃散。
2025年05期 v.34;No.181 25-3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蕾;
在网络攻击频发、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对于网络空间威胁的认知和阐释,既可帮助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也可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本文旨在深入理解美国网络空间威胁叙事的生成过程,并重点探讨在重大网络攻击事件发生后,媒体、国会议员、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等多元行为体在讨论攻击者身份问题时选择的叙事方式如何影响决策者对威胁叙事的构建。各自固有的商业利益或政治诉求驱使多元行为体不仅积极参与对攻击者身份问题的公开讨论,而且作出一致的叙事选择:将攻击者界定为国家行为体,高度肯定其攻击能力,强调其攻击意愿的迫切性。这一叙事选择因而在公共场域成为主流的叙事方式,形成“复调”的指控,进而通过塑造决策者的政治风险预期等方式,促使决策者提供的威胁叙事向这一叙事模式靠拢。案例研究验证了这一因果机制如何作用于美国对俄威胁叙事的塑造。研究揭示了美国国内各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威胁叙事的影响,也可为有效应对威胁叙事提供启示。
2025年05期 v.34;No.181 40-5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