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经济博弈的均衡论析

    刘胜湘;马欣;

    大国之间的经济博弈存在不同的均衡点,并催生不同的均衡态。依据框架效应视角,决策者的认知框架可分为收益导向和损失导向,博弈者因此会出现不同的满意度,据此大国经济博弈的均衡态有三种:扩大的合作、半合作及更难的合作。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重启大国竞争、提升中美经济竞争烈度后,中美在经贸、科技、金融和其他非战略议题上的博弈不断演化,两国在战略利益上的博弈趋于维持合作现状,在非战略利益某些领域的博弈则有可能维持或扩大合作。除了围绕合作现状变化形成自我执行的均衡点外,中美元首对话也在均衡点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朗普的再次当选意味着中国将要面临更为严峻的战略竞争,两国会进行新一轮的经济博弈。为此,中美可能需要基于现状变化对经济博弈进行更细致的管控,而中国应加速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保持和巩固自身战略定力。

    2025年04期 v.34;No.180 3-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战后美俄战略认知与国家形象互构——基于对美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的比较分析

    刘国柱;易恒;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俄罗斯通过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持续构建彼此的战略认知和国家形象。美国始终致力于建构其全球领导者形象,试图让俄罗斯接受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俄罗斯则致力于塑造多极化世界中的区域主导强国形象,两国形象总体呈现出相互强化的态势。美俄双方的战略与国家形象互构模式具有三个阶段性特征,即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的战略主导与俄罗斯的被动适应、反恐战争时期美国的强力推广与俄罗斯的自信抵抗,以及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的战略收缩与俄罗斯的战略进取。美俄基于共同利益的正面预期解释彼此形象,在各阶段初期对于维持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而冷战历史记忆、有关彼此意图与能力的既有认知框架,以及围绕北约东扩和乌克兰等核心利益的冲突,限制了双方形象建构的有效性。上述分歧通过反馈机制在互动中强化了威胁感知的自我实现,导致两国战略认知在螺旋上升中陷入威胁与防御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削弱了形象建构的可信度。后冷战时期美俄战略认知与形象的互构,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通过长期一致的言行传递清晰的信号;二是通过政策梳理与重估,防止在错误知觉的基础上导致威胁感知的自我实现;三是以正面、收益性预期累积改善他国认知,避免零和博弈。

    2025年04期 v.34;No.180 20-3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朗普重返白宫对国际体系的严重冲击”系列笔谈

    吴昊;王箫轲;徐博;王达;廉晓梅;

    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不断发表觊觎他国领土和资源的言论,美国多方面拒绝承担国际义务,退出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对世界各国高举关税制裁大棒,将威胁和霸凌作为重要外交手段。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对外政策让世界各国错愕不已,也引发了美国建制派的激烈批判。人们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显著改变了二战后几十年来的美国外交传统和政策方向,将从根本上重塑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并使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陷于崩塌状态。大国竞争特别是对华开展战略竞争,是特朗普对外政策核心内容。如何认识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特朗普重返白宫将对国际政治秩序、美国同盟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等产生哪些影响,均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东北亚论坛》邀请部分专家召开“特朗普重返白宫与国际秩序演变趋势”座谈会,就上述问题展开专题研讨。现择发其中5位学者的发言稿,供学界同仁参考和批评指正。

    2025年04期 v.34;No.180 37-5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区域国别研究

  • 国际变局下日本经济外交的战略性调整论析——基于“地缘经济学”的分析视点

    吴怀中;从伊宁;

    近年来,面对国际政治环境的复杂变局,日本不断增进其外交政策的“战略主体性”色彩,其中加强经济外交的战略性调整成为重要举措环节。此种战略调整动态,高度体现于区域经贸、对美协调和对外援助的经济外交支柱性政策领域。从学理视角而言,则可视之为政府决策层在对外政策行为中,深度强化以“经济权力手段运用”及“国家利益目的意图”为内核的“地缘经济学”思维指向。具体到战略调整的政策性特征上:在地区合作层面,日本区域经贸政策从初始“开放包容”理念加速转向“集团阵营化”形态;在对美经济协调层面,将政策重心从贸易论争调整至重要战略物资领域的经济安全合作;在对外援助政策层面,从侧向实现潜在政治战略意图变革至直接服务军事目的的安全战略需要。日本积极筹谋、经略经济外交多重战略调整,其动因意图在于使之有效服务于集政治、安全、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利益诉求。但此种带有强战略性倾向的对外经济政策,在部署推进中亦同步面临国际社会认同、合作利益分歧等“多重制约”,并进一步冲击位居“低谷”的中日关系。复杂变局中,日本应自觉纠正对外经济政策中的“武器化”理念倾向,与中方一道共同致力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双边关系。

    2025年04期 v.34;No.180 59-75+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东北亚区域合作

  • “去安全化”: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构建的独特路径

    曾向红;杜佳明;

    在国际社会中,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一般采取“安全化”的发展路径。然而,上海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去安全化”的安全共同体构建路径。具体而言,上合组织遵循的“去安全化”路径首先体现在“上海五国”机制到上合组织的转变中;其次,“发展安全”理念和实践助推其“去安全化”进程;最后,上合组织向成员国赋予的“薄的承认”和“厚的承认”,较好地反映了“上海精神”,促进了上合组织发展的“去安全化”。从马克斯·韦伯的四种行为动机出发,可以发现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之所以采取“去安全化”的路径,其深层考虑在于全面回应上合成员国对组织的四种诉求与期望。其中,工具理性逻辑强调的是上合组织的安危共担,价值理性强调上合组织对成员国赋予的“薄的承认”,“情感”强调上合组织对成员国赋予“厚的承认”,而“习惯”旨在满足成员国渴望增强地区团结的需要。事实证明,“去安全化”的路径对于推动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组织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04期 v.34;No.180 76-9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全球南方

  • 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新变动与“全球南方”再选择

    孙云飞;

    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中的需求方,“全球南方”历来被视为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这一观点忽视了需求方对供应方的能动作用。当供应方改变供应产品内容与性质时,将会直接影响需求方对产品的选择与反馈给供应方的“报酬”。美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中的关键提供者,逐渐将产品供应“武器化”,以供应对抗性俱乐部公共产品为主。这种趋势导致了供需双方在供求理念与产品诉求上的裂痕日益增大,国际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趋势愈发加剧。为此,“全球南方”开始尝试以多边合作的方式自主供应国际公共产品,并要求对已有供应体系进行变革。“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中不平等交换关系,提升了南方国家的话语权,冲击了美国在供应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全球南方”的再选择能否真正撼动沿袭自冷战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还需要南方国家持续不断地努力与更加深入的合作,尤其是需要避免新兴供应主体间不必要的过度竞争。

    2025年04期 v.34;No.180 92-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全球治理

  • 数字货币的风险挑战、国家监管与全球治理

    陈伟光;韩雪莹;明元鹏;

    数字货币的发展带来了市场波动、技术漏洞、非法活动、金融脱媒、数据泄露、货币竞争等多重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各国相继出台相应的监管举措,包括加密数字货币的合法性与准入监管、税收监管,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流通管理和跨境使用规制等。然而,各国在监管目标、监管对象与监管机制上存在差异,导致全球监管体系碎片化,难以有效应对数字货币跨境使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为此,数字货币的全球治理是大势所趋。亟需在技术标准、制度安排与规则体系等方面协同推进,通过加强跨国监管合作、统一监管规则与推动核心国家间的协调机制建设,构建数字货币全球治理框架。未来,中国可考虑将比特币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产的选项,并以数字人民币为抓手,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进程。

    2025年04期 v.34;No.180 111-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5年选题参考

    <正>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百年大变局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研究;3.百年大变局与全球南方研究;4.大国战略与亚太局势研究;5.东北亚国家战略转型与地区秩序变革研究;6.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7.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研究;8.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安全战略研究;9.逆全球化冲击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研究;10.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战略与东北亚、亚太区域合作发展趋势研究;11.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研究;12.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13.全球及东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变化研究;

    2025年04期 v.34;No.18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1.来稿正文前必须附加中、英文相对应的标题、摘要(300~400字)、关键词(5~7个)及姓名、作者简介、邮政编码;2.文章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3.稿件篇幅一般为15000~20000字;4.属于基金项目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类别及项目编号;5.投稿请登录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http://dbyl.cbpt.cnki.net)在线投稿,须注明联系方式和邮寄地址;6.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本刊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

    2025年04期 v.34;No.18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